中国传统节日——春节(五) |
作者:本站 发布时间:2019-04-22 浏览:4849次 |
四、国外影响
(一)各国年节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显著提升,中国文化的辐射领域也在不断扩大。春节的意义已经超过中国范畴,而具有世界影响。春节不是中国独有的节日,亚洲国家中,与中国一样过农历春节并有法定假期的包括越南、印尼、朝鲜、韩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另外,泰国、菲律宾和蒙古国也有过春节的传统。不过蒙古国过的是藏历春节,当地叫白月节,每年的节日起始日期要由喇嘛测算才能确定。
各国的“年节”
周边国家一直受我国文化的影响。在韩国、朝鲜和越南,农历新年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节日。在朝鲜半岛,农历新年被称为“年节”或“旧正”,正月初一至初三是全民族的法定假日。越南农历新年假期从除夕至正月初三,加上周六日换休,共6天。
一些华人聚居的东南亚国家也将农历新年定为法定假日。在新加坡,正月初一至初三是公共假期。马来西亚华人占总人口的四分之一,政府将正月初一和初二定为法定假日。华人众多的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2003年和2004年分别将农历新年定为全国公共节日,但菲律宾不放假。
日本曾按旧历(类似农历)过年。从1873年起改用新历后,虽然日本大部分地区不过旧历新年,但是冲绳县、鹿儿岛县的奄美群岛等地区还保留着完整的旧历年俗。
团圆和聚餐
每逢“旧正”,韩国也会因数千万人大流动而面临“春运”的难题。好在韩国国土面积不大、公路交通网又比较发达,加上几乎家家户户有汽车,因此大部分韩国人会选择开车回家过节。在朝鲜半岛,家家户户聚餐时都要吃“年糕汤”,意味着又长一岁以及万物更新。
越南人把春节视为辞旧迎新的日子,一般从农历十二月中旬开始办年货准备过年。除夕夜,越南人家家户户准备丰盛的年夜饭,全家人欢聚一堂,吃顿团圆饭。
新加坡的华人家庭每年都会聚在一起做年糕。一家人聚在一起,一边做着各种各样的糕点,一边话着家常,其乐融融。
逛花市
逛花市,是越南春节的重要活动之一。春节前约10天,花市就开始热闹。
拜年
新加坡人在向亲友拜年时,总是呈上一对柑,而且必须是双手奉上。这源于中国南方广东人的过年习俗,广东话“柑”与“金”谐音,送柑桔(送金)表示吉利、好运、好事成双。
拜太岁
新加坡人也如我国广东人一样,有在新年拜岁的习俗。
“祭祖”和“感恩”
新年钟声一敲响,越南民众就会开始祭拜祖先。象征天地五行的五果盘是必不可少的供品,既表达对祖先的感谢,也有希冀新年如意、安康和好运的意思。
在朝鲜半岛,正月初一家家户户都要举行正式、庄重的“祭礼和岁拜”仪式。男女老少早早起床,换上新衣,有的穿上传统民族服装,依次向祖先磕头行礼,祈求祖宗保佑平安,然后再向长辈一一拜年,感谢长辈的养育之恩。凡向长辈拜年,晚辈都要跪下磕头,长辈则要给晚辈“压岁钱”或简单的礼物。
(二)国外发展
如今,春节已经走进全球近200个国家。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包括美国、加拿大、菲律宾、毛里求斯等在内近20个国家和地区,把中国春节定为整体或者所辖部分城市的法定节假日。2018年8月26日,美国加州多位力推认可农历新年法案的官员和华裔社区人士在旧金山召开发布会,欢庆法案正式生效。法案并未直接将农历新年定位为公众假日,但是鼓励学校和教育机构举办活动宣扬亚裔文化传统。
五、社会效应
(一)经济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和最具文化内涵的节日,更是推动产业经济和内需消费的重要内驱力。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居民个人可支配收入不断提高,春节消费也由传统的置办年货发展为具有时代特色的贺岁作品、产品工艺、休闲娱乐等节日产品和服务。春节期间,人群、金融、物资、信息、艺术的大规模流动,带动了文化、商业、交通、旅游、电信、金融、餐饮各行各业全面繁荣,形成了独特的“春节经济”。
过年是人们一年消费的集中体现。随着新兴消费观念的不断涌现,春节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过大年”,更是一个拉动市场经济动力的“快门”,人们开始从传统的节日忙碌转向新的庆贺潮流。“春节经济”为老百姓的生活注入了新的活力与生机。尽管大家不可能等到新年才有新衣穿、才有美食享用,但置办年货、孝敬长辈、关爱晚辈,依然是中华民族亘古不变的节日传统。
(二)交通
中国春运
春节期间的运输,简称为”春运“。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运输期间。以春节为界,节前15天,节后25天,共40天,由国家经贸委统一发布(每年起止时间略有不同),铁道部、交通部、民航总局按此进行专门运输安排的全国性交通运输高峰叫做春运。
春运期间,铁道部实行特殊运行管理,加开大量临时客车,时间为春节前后15天。80年代以后,大量民工外出,春运成为社会热点。
世界最大的周期性运输高峰——中国春运。
“春运”被誉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周期性的人类大迁徙。在40天左右的时间里,将有20多亿人次的人口流动,占世界人口的1/3。中国春运入选出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最大的周期性运输高峰。
·春运线路
节后重点地区一般是成都、重庆、武汉、长沙、南昌、合肥、阜阳地区。
·春运战略
为实现“确保安全、满足重点、平稳有序、良好服务”的春运目标,全国铁路春运总体战略是“以客为主,客货双赢;南客北货,南车北调;统筹安排,重点必保;适度屯车,应急有备;车辆挖潜,停短保长;有流开车,无流停运”。
·设立春运原因
设立春运的原因是中国人口众多,而春节又是传统的团圆节日,人们纷纷回家过年,要坐车的人太多,运输部门需要全力保证旅客有车坐,能回家,过完节能回来。
六、民间传说
·综述
关于春节的来由,旧时由于缺失上古时期文献(秦始皇焚书,或其它原因)没法直接考证其源流,在传承发展中于是便产生了诸多传说。其中有几种较为流行的说法,春节源于上古“腊祭说”、源于“巫术仪式说”、源于“鬼节说”、源于“古代丰收祭祀说”、源于“舜继部落联盟首领位说”(有说舜继天子位,但“天子”之称谓最早始于春秋战国,于汉代才流行)、源于“万年青年创万年历说”、源于避“年”兽的传说等等。
在历史发展演变中大多数传统节日被附会了一些传说替代其本真起源。春节也不例外,也被附会了“避年恶兽”等故事传说作为其起源。其实,春节并非因“避恶”等故事传说而形成,这些荒谬传说是后世建构出来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春节文化作为中华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的形成涵盖了人文哲学、天文星象等方面的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古老传统节日重视信仰与祭祀活动,敬天法祖是古老传统节日的核心,春节并非是因故事传说而形成。
·万年创万年历
相传古时候,有个名叫万年的青年,看到当时节令很乱,就有了想把节令定准的打算。但是苦于找不到计算时间的方法,一天,他上山砍柴累了,坐在树阴下休息,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他设计了一个测日影计天时的晷仪,测定一天的时间。后来,山崖上的滴泉启发了他的灵感,他又动手做了一个五层漏壶,来计算时间。天长日久,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四季就轮回一次,天时的长短就重复一遍。
当时的国君叫祖乙,也常为天气风云的不测感到苦恼。万年知道后,就带着日晷和漏壶去国君,对祖乙讲清了日月运行的道理。祖乙听后大悦,感到有道理。于是把万年留下,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并希望能测准日月规律,推算出准确的晨夕时间,创建历法,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历法创建完毕后,万年指着天象,对祖乙说:“现在正是十二个月满,旧岁已完,新春复始,祈请国君定个节吧”。祖乙说:“春为岁首,就叫春节吧”。据说这就是春节的来历。
(本图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