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历史名人——丘行恭

作者:本站      发布时间:2017-05-10      浏览:5545

丘行恭(586年―665年),原籍河南洛阳(今河南洛阳),后随父丘和迁居郿城(今陕西郿县),西魏镇东将军丘寿之孙,左武侯大将军、稷州刺史丘和之子,唐朝初年将领。

丘行恭有勇力,善骑射。隋末聚兵起义,保守郿城。义宁元年(617年),丘行恭归顺唐朝,授任光禄大夫。丘行恭归顺唐朝之后,便一直跟随秦王李世民征战,先后攻取长安,消灭薛举、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等割据势力,以功升任左一府骠骑。

贞观十四年(640年),随同侯君集消灭高昌国,因功受封天水郡公,升任右武侯将军。唐高宗时,升任右武侯大将军,冀、陕二州刺史。

麟德二年(664年),丘行恭去世,时年八十岁,追赠荆州刺史,谥号襄,陪葬于昭陵。

一、人物生平

1、集聚兵马

丘行恭出身于官宦、将门世家,他的祖父丘寿是西魏将领,官至镇东将军;父亲丘和是隋末唐初官员、将领,官至左武侯大将军、稷州刺史,封谭国公。

丘行恭富有勇力,善于骑射。隋朝大业(605年—618年)末年,丘行恭和哥哥丘师利在歧州(今陕西凤翔)、雍州一带聚兵起义,聚集兵众一万人,居守郿城(今陕西郿县)以自保。当时百姓大多前来依附,群盗畏惧而不敢冒犯其境。

2、归顺李渊

义宁元年(617年)五月,太原留守李渊在太原(今山西太原)起兵反隋,攻入关中地区。当时平凉的奴贼数万人包围扶风,扶风太守窦璡坚守城池。贼军数月未能攻克扶风城,而粮食已经吃光,其众渐渐离散,归附丘行恭的有一千多人。丘行恭派遣其小头目劝说奴贼首领,让他们共同迎接归附李渊,随后亲自率领五百人背着粮食、牵着牛、拿着酒到奴贼的军营,奴贼首领深深施礼,丘行恭挥刀把奴贼首领杀死,对奴贼部众说:“你们都是英雄豪杰,为什么要奉奴为主,使得天下之人都说你们是奴贼?”大家都跪拜在地说:“愿意改奉您为首领。”丘行恭就率领这些人和丘师利在渭北谒见李渊之子李世民,归顺李渊义军。李世民当即任命丘行恭为光禄大夫。

3、屡建功勋

义宁元年(617年)十一月,丘行恭跟随李世民攻取长安(今陕西西安)。

武德元年(618年),李渊登基称帝,建立唐朝政权,是为唐高祖。此后丘行恭一直跟随秦王李世民征战,先后消灭薛举、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等割据势力,屡立战功,升任左一府骠骑,所受赏赐甚厚。

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诛杀隐太子李建成等人,迫使唐高祖退位,李世民自登帝位,是为唐太宗。丘行恭因参与诛杀李建成等有功,升任左卫将军。

4、官复原职

贞观年间(627年―649年),丘行恭与其兄争葬所生之母。有关部门官员就此事上奏弹劾丘行恭,唐太宗于是将丘行恭革职为民。

丘行恭生性严酷,官场同僚都对他极为忌惮,他多次因手段残酷而遭弹劾免职,但唐太宗念及他对朝廷有功,往往不超过一季度就让他恢复官职。

5、消灭高昌

贞观十三年(639年),丘行恭跟随交河道行军大总管侯君集攻打高昌国。贞观十四年(640年),唐军消灭高昌国,丘行恭因功受封天水郡公,升任右武侯将军。

6、辞职去世

唐高宗李治继位后,丘行恭升任右武侯大将军,冀、陕二州刺史,不久辞职退休。麟德二年(665年),丘行恭去世,时年八十岁,追赠荆州刺史,谥号襄,赐给温明秘器,陪葬于昭陵。

二、主要成就

丘行恭是唐朝初年著名将领,自归顺唐朝以来,便一直跟随秦王李世民征战,先后攻取长安(今陕西西安),消灭薛举、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等割据势力,屡次建立战功。后来跟随侯君集消灭高昌国。

三、历史评价

刘昫等《旧唐书》:①“行恭善骑射,勇敢绝伦。”;②“行恭性严酷,所在僚列皆慑惮之。”

欧阳修等《新唐书》:①“行恭有勇,善骑射。”;②“行恭所守严烈,僚吏畏之。”

(本文来源于网络)